手工织布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织出的布又被称为老粗土布。原料以棉、麻为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的人们几乎穿着这种手工土布衣服长大。而部分勤劳的布依妇女也会熟练驾驶纺车织出精美的土布。可是产量极低,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因此,如何织出品种丰富的土布?如何高产量的织出精美的土布以便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这些问题就摆在我们当代年轻人的肩上。就此便建立望谟县小菲民族织布厂。
小菲民族织布厂建于2013年8月。起初是使用适当改装了的纺车进行手工织布。产量虽然比传统手工织布高,可是产品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2014年1月厂里购进一台无梭机器进行织布试验。历经2个月的辛苦调式终于成功。试验成功后面临厂房面积偏小,不能容纳大量机器。于是2014年3月厂里决定租地约3亩扩大厂房面积。并购进一批机器设备进行生产。
建厂两年多以来厂里曾经得到过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这才使织布厂顺顺利利度过各种难关。如今厂里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目前总投资200万。厂里总面积约有3亩,分为两个厂区。总厂区约有1.5亩位于望谟县王母街道办敢赖村平坝组。第一分厂区约有1.5亩位于兴义市丰都街道办。总厂区备有16台高速机器设备,在岗工人数15人,年产量200余万米布。年产值达到300万元人民币。产品品种有40多种。产品主要销往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年销售量约有180余万米之多。第一分厂区备有10台高速机器设备,在岗工人数8人。
建厂以来为社会提供了很多的产品。深受当地妇女的喜爱。同时也解决很多妇女就业问题。让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回来陪在他们的身边。
我有一家亲戚父母外出务工,让家里的三个孩子成为留守儿童。由于没有父母的监督最小的那个男孩从来不好好学习。他们生病没有人及时的发现及时的就医。当我看到这一幕幕时我的心即将撕碎。所以有时我在想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我能为这个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吗? 而我从小就看到老人手工织布。织出的布料经过加工就成我们穿的衣服。可是当我长大后发现懂得织布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土布仍然是我们少数民族婚丧嫁娶的必备品。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可是手工织布产量极低,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因此,如何织出品种丰富的土布?如何高产量的织出精美的土布以便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如何解决当地部分妇女就业以便减少留守儿童的产生?这些问题我就得去思考了。所以就有了建厂的想法。年轻人说干就干。下定决心办好厂。
创业过程当然艰辛,但也有快乐。成功就是快乐,有收获就是快乐。艰辛一言难尽,只有自己体会得出。比如遇到机修技术不过关、对机器性能功能不了解、工人不会操作机器、厂房用地没有落实、资金周转困难、货源供应方没有准确供应、产品积压太多。一个个的问题让我头痛。对于有关机器问题这一块我只有多下些功夫,上网学习,查阅资料。多次北上浙江,山东,河北等地实地学习。记得前年师傅回复我正月初4初5两天有时间。要学技术就赶紧来。我一听就兴奋不已。在正月初2我独自搭上开往河北的列车。当时看到亲朋好友还在过年的喜气洋洋的气氛之中。自己觉不得不依依不舍的离开熟悉的家乡赶往河北求师学艺。当时很难过但也有一丝丝快乐。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机修技术终于到家了。工人不懂得操作机器。我就手把手的教她们,有时把操作内容做成光碟播放给她们学习。一天教一个知识点直到学会为止。资金方面是企业头痛的一个话题。没有资金企业就面临倒闭。开厂到中途由于各项费用远远超出预算范围。所以出现过资金紧张的局面。当时工厂面临过倒闭。只好找朋友借钱,可是借得不多根本无法维持各种开支。后来四处寻找工作人员担保向银行贷款。行方最多才贷款10万。仍然远远不够厂里各种开支。当时真的失去信心了。可能此时就是我人生的低谷吧,曾经有连续几天失眠过。后来求生的欲望越来越强。工厂必须活下来。后来就迫不得已地跟师傅签订合同如果机器安装好之后三个月内没有还清所有费用。师傅将拍卖设备充当费用。然后就拿着借得的一点钱购进纱线。昼夜不分的进行试样。拿着织出的布料四处奔波的找客户。尽各种办法说服客户下订单,最后又拿客户下订单得的押金作为一部分资金周转。这样资金周转困难就得到解决了。
2015年12月我得到县领导的照顾曾经到过兴义市参加贵州省重点文化设施经营管理培训班学习获得过结业证书。通过此次的学习我更知道我做的企业正是属于国家重视的文化企业。这一类企业将来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加上我们望谟又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是一个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的地方。我相信我的企业未来前景一定很大。现在信心满满的打算增加一个加工车间,主要用本厂织出的土布加工成民族床单、被套、民族服装、民族风格的桌布、窗帘等等家居用品。
图 文:张帆 吴彦岗
编辑: 吴彦岗
审核:岑志福